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将以其发展的高速性,应用的综合性,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性以及对社会影响的深刻性极大地加速人类文明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工科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其教育与培养模式必将进行调整,需要从过去单一封闭的专业教育转向复合型、素质型教育。
工科类大学生即是未来的工程师,他们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继承者、创新者和应用者,是关系21世纪国家兴衰的高级建设人才。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技术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技术作为人类发展生产力的强有力手段,具有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经济目的性。工程师的每项成果都涉及经济问题,涉及投入、产出和经济效果问题。所以工程师的工作离不开经济,工程师必须掌握常用的、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案评价的知识和方法。
因此工程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经济意识,必须要掌握技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此外,现代工程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文化发展休戚相关。
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教材、国家教委“九五”规划教材之一《技术经济学概论》,正是基于上述的思考和认识编写而成的。该教材从工程师肩负的技术使命、经济使命和社会使命出发,着眼于工程技术人员在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系统、扼要地介绍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同时,该教材在编写时吸收了国内外技术经济研究的新成果,在内容取舍与体系安排上做了新的尝试。除了技术经济评价理论、方法和应用外,还特别安排了可持续发展评价和技术创新等内容。这对帮助工科学生掌握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析与决策方法,树立经济意识之外,增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大有裨益。21世纪的工程师不仅要求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继承者和应用者,更应是技术的创新者。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本质上是由各种对旧有知识的创新来推动的。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根本和活力之源。通过对技术经济学中技术创新部分的学习,可以使工科类大学生提高技术创新意识,掌握技术创新规律,自觉应用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创造本地区、本国和世界上还没有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辟新市场。